厚积薄发 行稳致远 | 洲瓴医疗脉冲电场消融产品LomaPulse®成功完成第二例临床试验厚积薄发 行稳致远 近日,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团队在张志辉教授的指导下,应用洲瓴(上海)医疗器械有限公司(简称洲瓴医疗)自主研发的LomaPulse®脉冲电场消融产品成功完成了第二例临床试验,电生理三维标测提示患者肺静脉均成功实现了即时隔离。 (手术过程) 本次手术电生理三维标测提示患者肺静脉成功实现了即时隔离。患者无明显不适,术后无膈神经损害等并发症。 (左心房三维建模图形) 在首例脉冲电场消融完成次日,张志辉教授团队又成功完成了第二例脉冲电场消融,第二例入组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为:72岁女性。张志辉教授团队针对该患者使用了洲瓴医疗自主研发的LomaPulse®脉冲电场消融产品。 手术中,张志辉教授首先使用了心脏三维系统对左心房进行三维图形构建,使用LomaPulse®标测电极标测患者的腔内心电信号,接着采用LomaPulse®脉冲消融导管分别对患者的LSPV、LIPV、RSPV、RIPV四个肺静脉进行了脉冲消融,仅1分钟不到,就成功达到肺静脉即时隔离。整个手术时间,不到20分钟。最后,张志辉教授团队使用CS S1S1 (S1S2) 起搏刺激均不能再次诱发房颤。 验证结果显示:患者左右肺静脉成功实现了即时隔离。 如果用传统冷冻或射频消融方式,不仅耗时长,还容易损伤神经和食道组织,导致肺静脉狭窄等。本次使用脉冲电场消融产品,大幅缩短了手术时间,同时实现了心肌细胞选择性消融,保持了组织基质的完整性,未损伤周围组织,提高了消融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。 最后电生理三维标测提示肺静脉实现了即时隔离。从临床上看,脉冲电场消融安全性良好。术后患者也表达:术中无不适反应,手术时间很快。 脉冲电场消融有效、安全、快捷 可能是未来导管消融新方向 心房颤动(简称:房颤)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,2020年中国约有1,160万房颤患者,总患病率约0.7%左右,且随着年龄增加其发病率逐渐升高。目前,房颤导管消融通常以射频或冷冻作为能量源,通过热能或低温传导实现组织的破坏,进而实现肺静脉隔离。一方面冷/热消融对消融区域组织的破坏缺乏选择性,对邻近的食管、冠状动脉和膈神经等造成损伤,并且由于局部受温度影响,还有肺静脉狭窄和血栓栓塞的风险。另外传统消融需要导管对组织的充分贴靠才能发挥作用,在一些特殊解剖部位,伴随心脏搏动、呼吸运动等干扰下,由于导管贴靠不良或消融能量不足会导致肺静脉隔离不完全,造成房颤复发。 关于洲瓴医疗 洲瓴医疗(InterHill MED)是一家以研发为驱动的创新型医疗设备企业,致力于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器械,治疗神经系统、心脑系统及其他危及生命的重大疾病。公司自2021年正式运营以来,通过自主研发及合作开发,建立了一条从临床前到临床阶段的丰富产品管线,构建了完整的电生理设备系统解决方案。公司技术团队以美国和德国归国研发人员为核心,在医疗设备领域有几十年的开发、研究经验,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。洲瓴医疗将以“生命无界,同瓴五洲”为愿景,专注于同类首款和同类最优医疗设备的技术研发、临床转化、规模生产及商业化,解决亟待满足的临床需求。 |